栏目分类

小编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其他论文

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理性思考

其他论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微笑祭祀这伤    点击下载
【www.youjiao5.com - 幼儿园其他论文】
摘要:常规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常规教育却成了“目的”了。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既阻碍了幼儿发展,也不利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应正确定位幼儿园常规教育,发挥其正向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1-0131-03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1] 可见,常规之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现实中过于强调常规的管理目的,即常规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了常规教育的本体价值,致使教师们对常规教育目的的认识发生了偏差,将常规教育当成了“目的”,为常规教育而教育。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之应然:幼儿教育的前提与保证
  1.幼儿园常规的内涵。所谓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具体到幼儿园常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②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规定;③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2]幼儿园常规是幼儿生活和学习应遵守的规则和对这些规则的“规定”,规则是直接指向幼儿行为,是对幼儿行为的具体规定;而对规则的“规定”是指向规则的本身,包括这些规则由谁制定和规则内容的合理性。
  2.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意义。俗话说,“没有规矩,如何成方圆”,规矩是“工具”,方圆才是“目的”。幼儿园中“规矩”是为了成就幼儿的“方圆”之目的而制定的,常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功能包括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本体性价值主要表现在,常规教育是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等各项活动都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幼儿园环境的设置与提供应符合幼儿的生理节律。常规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之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和谐、有序的环境。工具性价值主要指,常规是幼儿园各项活动稳定有序地进行的前提。常规可以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稳定而有序地进行,为幼儿园的教育目的达成减少了资本的投入。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之实然
  1.教师眼中的常规。常规在教师心目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师认为,幼儿没有一个良好的常规“什么都白搭”;为了让自己、让幼儿都能够“不白搭什么”,教师不断地开启着以纪律为主题的互动事件。[3]如果某个班级被领导说“常规不好”,那么就相当于说这个班很差,这个班的教师教育能力不行。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常规教育自然就成了教师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她们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把常规的内容贯穿在儿歌、故事、木偶戏当中,让幼儿感受、体验常规的作用,从而加深他们对常规的理解,并通过奖励、惩罚等方法强化幼儿对常规的遵守。还有,幼儿园里最常采用的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以“约束纪律”为主题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4]教师以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纪律的要求来展开常规教育工作,这样,常规教育见效快。当你走进幼儿园班级中,就可以发现,“请把你的小手放在膝盖上”、“别的小朋友说话时候不能随便插嘴”、“吃饭时候不能说话”等命令性语言经常挂在教师的嘴边。常规教育成了幼儿教师的头等大事。
  2.幼儿于“前台”和“后台”的常规。所谓前台就是有控制的地方;后台是相对没有控制的地方。[5]郑三元认为在幼儿园班级中,前台就是教师意义控制和规范控制下的空间;后台就是教师对幼儿相对没有控制的空间。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6] 在前台,处于老师视线之中,孩子则会循规蹈矩,经常以对规则的维护为主题向教师发出事件性互动;在后台,孩子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则会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刘晶波在对师幼互动的研究过程中,就发现很多孩子为了在教师面前表现自我,经常性向教师告状班级中的哪个小朋友违反了什么规定,以取得教师对自己的喜爱。然而,当孩子处于休息或相对没有控制的场所时,他们则很“野”很“疯”,不受前台常规的高控制高压束的时候,才是他们真正自主发展的契机。当然,在后台,不是不受常规压束,这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让幼儿处于绝对自由的状态,肯定是不利于他们发展的,自由与限制是辨证统一的,这说明幼儿是需要常规压束的,只是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常规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了。
  三、“本末倒置”的危害
  1.阻碍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哲学上,“人始终是主体”的观点已基本达成共识。幼儿同样是主体,具有主体性。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刚出生的幼儿自我意识是朦胧的,混沌的,与世界是融合在一起的,没有主客体之分的。那么幼儿的主体性从哪里来呢?主体性发展需要外在环境提供支持条件,需要一个幼儿可以自主决定自主活动可以自由选择的支持性环境。幼儿正处于初级的个人主体性阶段,是其主体性发展的奠基阶段。而幼儿在幼儿园处于教师的高控制、高服从的环境下,生活在处处受常规压束、时时怕越常规半步的世界里,幼儿的自主性处于被压抑状态,长期下来,严重阻碍孩子的主体性发展。
  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当前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包含在幼儿的主体性之中。主体性得不到发展的话,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定被压抑。幼儿园给孩子营造的是一个处处布有坚固框限的心理与行为空间,幼儿不是自己行为的主体,而是教师行为的配合者。幼儿没有行动的自由与选择的权利,甚至在教师面前小心谨慎,避免越出班级的框框,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长此以往,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就被封杀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2.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更是一个教育智慧的提升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扩散不断打开的过程。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培养班级的常规,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在维护纪律和常规方面。这就很牵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教师用在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与研究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明显减少,影响教师专业成长。
  从幼儿园的师幼互动的表面来看,似乎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幼儿处于客体地位,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我们稍微作深一点思考,就可以知道,教师和孩子都是常规的“奴隶”,都是常规的执行者。教师也是身处处处有规范压束的幼儿园环境,其自身的主体性也被限制,不能充分展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师主体性地位的失落,造就了教师被动教学,这显然与教师专业成长是背道而驰的。再者,教师要求幼儿遵守常规的同时,教师的思维也被条条框框所限制,容易形成封闭型思维,不利于甚至阻碍教师思维的向发散的方向发展。教师职业是一个创造性职业,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处理每天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的情景,需要幼儿教师灵活处理问题。可以说创造性是一个智慧型教师的核心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点。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整天浸润在严格的规范之中,严密的框架之内,则显然不利于其专业上的成长。
  四、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归位”
  1.正确定位幼儿园常规教育。幼儿园常规发挥的作用是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高效地进行下去。它是一种工具,是达到教学工作完成之目的的工具,二者是“工具―目的”的关系,而不能是“目的―工具”的本末倒置。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和幼儿都为常规所“奴役”,是常规的追捧者,教师总是不断强化和维护班级纪律,幼儿在教师面前唯唯诺诺,小心谨慎,生怕犯规而被教师批评、斥责,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不合常理的。
  幼儿园常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谁最有利?我们仔细考量一下就可以发现,在教师的常规教育这个目的之上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师制定很多的条框完全从教学自身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幼儿自身需要出发的。当然,从教学任务的完成出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完成从这个角度考虑就未免失之偏颇。很多孩子经常不愿意上幼儿园,究其根源是幼儿在幼儿园不自由,受到限制太多。其实,幼儿对规则有其自身的需求,比如幼儿对游戏规则是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用教师不断地维持秩序,强调规范。因此,幼儿对常规的真正建立和掌握是生成型的,是根据其的需要而内化为他们的知识结构。
  2.发挥常规教育的正向价值。幼儿园进行常规教育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儿童发展服务的。但从幼儿园实际教学中,我们明显地可以感觉到常规教育的负面作用。郑三元在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研究中就论述了“规矩”教会了幼儿什么?教会了幼儿学会自制与忍受的同时也学会了迎合与伪装,学会了迂回与讨价还价。[7]的确,我们从幼儿园的实际生活中就可以发现,当幼儿处于高控制的“前台”时,总会表现的很听话,很遵守规矩,甚至为了维护规则而经常发生小朋友告状的事情;当幼儿处于较为自由的“后台”时,幼儿就会很“疯”、很“野”,把老师嘱咐的规则都忘得一干二净。可见,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出现了偏离原本的宗旨,其价值没有得以真正的实现。
  幼儿园制定常规的目的,是为了教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服务。既然常规是为孩子发展着想,那么,常规的制定与教育就应该根据孩子的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来进行。幼儿的规则是根据活动需要而生成的,不是教师预先制定好常规,然后强加于幼儿身上。因此,我们要想实现常规教育的真正价值、发挥其正向价值,就必须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归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其龙.幼儿园小班常规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1,(4).
  [3][4]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6][7]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理性思考】相关文章:

• 幼儿园小班美文欣赏活动浅谈

• 教育技术幼儿教师论文

• 幼儿园泥工活动的探究

• 在农村开办幼儿园有钱赚

• 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研究

• 拓展幼儿园户外活动形式

•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分析

• 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探析

•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与对策

• 关于幼儿园开展 特色教育的思考

• 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有效性策略

• 创业服务不是“开幼儿园”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