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小编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环保论文

环境教育对孩子早期教育主动性的影响

环保论文    日期:2016-12-20    作者:无用的me    点击下载
【www.youjiao5.com - 幼儿园环保论文】

  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注重0-3岁婴幼儿的早教敏感期了,衍用伟大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一句名言“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两天”。是因为是由孩子该阶段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些特殊性表现为: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是大脑对环境的潜在适应能力,是人类终身具有的特性。年龄越小,可塑性也越大。三岁前,尤其是出生的第一年,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从零岁的外部刺激,将成为大脑发育的导向。早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将编织在神经网络之中,而将来若要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却要困难很多。而如何更好的利用一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处怎样教育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国古代曾有人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在这里则提出了环境的概念。从教育理论上讲: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幼儿能轻松愉快、自由主动地去发现、思考、探索,从中获得知识经验,在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把环境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最大限度的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保证。如何理解环境教育呢?环境教育,应恰当地理解为,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反应的教育。环境教育应使个人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并向他们提供在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所必需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使每个人都为生活做好准备。环境教育采用一种以广泛的学科性为基础的整体性方法,培养人们以一种全面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密切依赖性。环境教育有助于显示今天的行动与明天的结果之间存在的永久联系,并证明各国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全人类团结的必要性。环境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应该促使个人在具体的现实情况下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应鼓励主动精神、责任感以及对建设更美好明天的投入。环境教育能为教育过程的更新做出强有力的贡献。

  众所周知,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外乎遗传和环境两大方面。遗传的本质,是细胞核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中千变万化的碱基配对顺序。这些遗传密码,早在生命的亲吻--卵子受精的瞬间就被决定了。在新生命诞生后,几乎是不可改变的因素,而唯一可以改变或调节的因素就是环境。研究成果表明:0-3岁的婴儿不仅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向外界环境提出自已的要求,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婴儿智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接受教育的环境,决定婴儿之间个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接受教育时间和程度。对婴儿进行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即在大脑敏感期接受外界的刺激状况,直接决定婴儿智力的发展水平。

  然而,哪些环境因素能够直接作用于儿童?其影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或机制是什么?

  直接作用于儿童、并对儿童发展的进程产生影响的各种人物(figure)、场所(place)和事件(event)的总和(FPE)。这些人物、场所和事件,不仅存在于家庭环境中,而且存在于托幼、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及整个社会环境中。

  案例一:在婴儿各项生理指标发育正常的情况下,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年龄段婴儿进行跟踪研究,由祖父母待或保母待的婴儿,一个月时做俯卧抬头的反应上在远低于由受过教育的父母待大的婴儿。究其因原,我们发现在祖父母待或保母待的婴儿在一个月里很少对婴儿进行抬头的刺激练习,而且扒着睡觉的机会较少,家长搂抱的时间过长等。这些祖父母待或保母仍延用的是旧的育儿理念,他们忽略了环境改变这个重要因素对婴儿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丰富,婴儿钙的吸收与骨骼的发育比六七十年代的婴儿骨骼的发育程度好的多。再加上现代的教育理念对婴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外界刺激,使婴儿主动的作出相应的反应。家长是否抓住婴儿抬头运动的敏感期进行训练,是导致婴儿发育差异的关键。

  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主要表现为各种功能性的场所)和精神环境(各种人物和事件与儿童产生互动的人际关系以及心理氛围)。环境中的精神环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儿童的成长。然而,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托幼园所,我们经常发现的是较丰富的物质条件和贫乏的精神环境之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者的行为之间形成的较大的反差。在环境教育过程中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是对家长进行再教育的过程。建立良好的环境教育理念,“山沟里也能飞出金凤凰”,“神童”等现象则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案例二:一位母亲是硕士、父亲是博士的孩子,却上不了幼儿园。原因是这位5岁的孩子几乎是个“害群之马”,哪所幼儿园都不愿意接收。这个孩子在1岁前由母亲自抚养各项发育均表现优秀,但1岁后由于其父母亲要攻读学位,把孩子寄养在农村亲戚家。这位被取名为“混混”的婴儿,其发展微环境的质量可想而知。4岁后回北京便成了一位问题儿童。

  环境促进儿童发展的心理教育机制真正能够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应当是适宜的、互动的环境。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具有主动选择环境的能力和倾向。又例如:一婴儿在出生前,母亲每天都会听一样的钢琴曲起床或小夜曲入睡,当婴儿出生后,一位成人再次播放一盘含有这两首曲子的CD时,只要听到母亲常听的钢琴曲时婴儿表现十分兴奋,这位新生儿转过头来寻找声源,而对其它乐曲,则没有转头及兴奋探究反应。相反,播放摇滚乐或爵士乐时,孩子哭闹不安。因此,不能以为,只要为儿童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就能促进儿童发展。只有适宜的环境刺激,才能打开儿童心灵的窗口,使其接受环境的影响,才能使儿童与环境之间产生互动,进而促进儿童发展。因此,适宜性与互动性,构成了环境影响儿童发展的基本的心理教育机制。

  了解环境教育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环境教育对孩子的主动性如何影响呢?

  一、环境教育中培养孩子主动性的影响:

  孩子从处于被动地位,向主动认知的转变。这种转变应是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所谓的有准备是指符合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健康有益的生存环境。以宏观来划分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以微观来划分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文化背景环境等。

  让我们先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环境教育对孩子主动的影响。

  (一)丰富环境,为孩子主动性发展创设外部条件?

  1、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的创设其实是教育思想、教育概念和教育价值的物化。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以贴近孩子发展和为孩子主动活动服务为宗旨,既注重环境的美化、装饰功能,也注重挖掘各种环境中的教育功能。孩子从小就有对美丽的欣赏,有对事物的观察,有对事物的认识能力,通过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就为日后相互间的交流奠定基础。与孩子有关的玩具、教具和各种材料应力求做到一物多用、安全卫生、富有美感,以便吸引孩子主动地进行操作、摆弄。?

  对于物质环境的创设,我们不是以量的多少,价格的昂贵作为评价标准,而是注重这种物质性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认知、情感、思维产生的效应,注重孩子能否在环境中主动活动,获得多元化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身心得到更为充分的自由发展。

  2?心理环境?

  在注重创设物质环境的基础上,还及时将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结合起来。蒙台梭利的儿重观主张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童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和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呼吁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重视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和阶段性,重视儿童的活动;反对成人用不恰当的标准去干涉和妨碍儿童,希望通过确定儿童发展的敏感时期和阶段来弄清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并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我活动。由于孩子摄事未深,心态易受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心理的承受能力差,对成人的言语判断能力较差,若成人不过多地评价“对与错”,会影响到孩子在各类活动中自由、自主、自信、动手、动脑,从中获得各种经验,发展主体性。

  (二)激发兴趣,为孩子主动性发展增强内部动力?

  兴趣有最好的刺激,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看,孩子的学习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来源于兴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亦即孩子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兴趣和需要出发。我们在主动性培养中力求让主体参与活动,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形成明确的目标和主动参与的心理需求。只有形成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才会乐于尝试,敢于思考,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并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玩“水”的活动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玩“水”的活动中,孩子们用高低、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容器装水、倒水、运水,尝试着把各种东西放到水里。在尝试中“水”发生着各种不同的变化,他们时儿发现水倒进方形杯子里,就成方形的了;时儿发现手指放进杯子里,手指就变粗了;时儿又发现有些东西放到水里会化,有些则不会……对于操作中所发生或出现的各种现象,引起了孩子极大的探究兴趣,于是,他们便自发地试着去找寻问题的答案。兴趣是主体产生能量大小的调节者,它可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悦、有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主体作用发挥的源泉,也是主体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孩子在兴趣的驱使下,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三)鼓励操作,为孩子主动性发展提供可能?

  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基础,活动中的操作是主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就如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一样。离开了活动和操作,人的主体性就成为非现实的了。孩子是在操作中形成主体性,表现其是否主动性的。

  我们深深体会到要鼓励孩子积极动手操作,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体验操作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只有处于主动的地位时他们才乐于探索。

  引导孩子探索的最大特点是不直接将知识或经验告诉给孩子,而是通过一定的渠道让他们自己发现或学习别人是怎样获得知识或经验的,即重视探索的过程,以使孩子能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并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

  引导孩子探索不宜急于将答案和盘托出,也不宜急于肯定或否定孩子的见解。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也不应以固定的标准作为唯一的标准,要允许和鼓励孩子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肯定他们所持的不同想法。即使孩子提出的见解是错的,也要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并自己想办法纠错,这样,孩子通过实验比较所获得的认识才是最真实的。成人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动口、动手和动脑,而不是通过揣摩成人的态度求得答案。?

  成人的态度、情感、言行对孩子主动性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以身作则”这些成语深刻地阐明了教育者的作用,教育学、心理学上也一直很崇尚“榜样”,这就说明成人好似孩子的一面镜子,通过它能反射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见,成人自身对事件的态度与做法是积极、主动、创新还是消极、被动、保守都对孩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行”的效应。?

  成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期望也会成为孩子主动性发展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著名“霍桑效应”实验,也说明了成人对孩子的态度、期望会直接影响孩子,孩子也会以此为动力而为之努力,获得进步。尤其是在家庭中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在社会团体(如亲子园,幼儿园,学校等)中的表现,家园结合,共同努力,促进孩子主动性更好地发展。

  从微观角度来分析环境教育对孩子主动的影响:

  从人在人类社会中地位,决定了孩子主动发展的必要性。世界需要主动采取行动的人,非被动应付之人;人类的生活经验靠孩子自己积累;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孩子自主选择,自我锻炼。

  “狼孩“则是反面的案例。由于狼孩自小就与狼群生活在一起,他的生存社会是狼群,他所受到的教育全是来自狼的社会,因此他完全失去人类的特征。若将狼带回到人类社会生存,他会十分的痛苦,他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的适应,并加以人的训练才能再融入人类的社会,他的认识世界的敏感期是在狼群中渡过的,这段日子将永久的刻在他的记忆中,不可磨灭,甚至会影响到他在人类社会中的表现。

  另一案例,一位1岁1个月的婴儿母亲告诉我,自己的女儿就是不爱爬。在家里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只要让女儿爬,她就哭。这位母亲是在听了专家的讲座,得知如果孩子不学爬而直接学走的话,将来有可能”感觉统合失调“,导致学习困难,因而十分着急。于是她接受我的建议,带女儿参加了宝宝大赛,让女儿当场看到许多和她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在比赛爬。结果,晚上回家时,这位母亲刚一打开门,女儿就”扑通“跪在地上,满屋子乱爬起来(心理学称为”延迟模仿“)。实际上,这是婴儿母亲为女儿创造了机会,使社区中宝宝大赛的社会环境影响了婴儿的行为,同时也表现了儿童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互动。

  除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文化教育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所属的文化地域,宗教信仰,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与孩子相接触的成人的背景。在我的身边则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家庭环境非常优越的2岁小女孩,父亲是某国的驻华大使,母亲是某大公司总裁,家里有洋房名车,专职保姆司机照料小女孩。母亲在小女孩1岁半前一直注重对孩子的培养,1岁半时小女孩上了幼儿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在各方面都比其它同年龄段的孩子发展的要快要好。由于父母的工作环境关系,小女孩的社会性发展的特别好,从不“认生“,性格十分开朗活泼,言语能力学发展的较早而且独立性也体现的较强。但1岁半后,母亲工作繁忙不能随时照管小女孩,这时则由保姆和司机专门照料。就在这段时间里,有一天小女孩的表现使母亲大为振惊。一天母亲下班比较早,为给孩子一个惊喜母亲与司机保姆一同到幼儿园接小女孩。在回家的路上小女孩一直很兴奋与母亲有说有笑,突然司机的一脚急刹车打断了母女俩的交谈。当司机摇下车窗与路人理论时,小女孩也凑了过去,小女孩的一句标准的普通话(在家中的通用语言是英语)使在场所有的人都为之振惊。“嗨,你看什么呢?干什么吃的!“母亲从未教女儿说汉语,而且在他们的家庭中从不允许这样粗野的讲话,女儿又接受的是良好的国际教育,是谁教的?母亲把问题转向了保姆和司机。司机说从未教过小女孩说过,只是自己在不经意时说过,但也就一两次。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人身上都可以学习。司机对小女孩的教育属于隐性教育是无意识的,但小女孩这时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任何新鲜的刺激(司机说的汉语)对小女孩都会有影响。小女孩虽然不完全明白司机话的意思,但孩子的模仿能力较强。当类似情景频繁出现时,孩子有可能就会模仿大人的所做所为。

  因此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每一个成人忽略的细节都会被孩子发现。环境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提出来的一种教育体系。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以及诸要素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或教育要求,通过有效的组织而形成的一种使受教育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教育过程。所以在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环境教育的作用。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要给我们的下一代创设健康,和谐,有秩序的生存环境,就要从社会,家庭,学校,园所等多方面重视对环境教育的建设,使环境教育能有序的持续发展,摆脱我国在早期教育方面的落后局面,利用西方教育先进方法,取其精化,去其糟粕,为我们的下一代创建一个有准备的教育环境,赶上发达国家,使我们不在起跑线上落后于别人。

 

【环境教育对孩子早期教育主动性的影响】相关文章:

•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 素质教育与环保教育同行

• 浅谈幼儿园环保教育

• 幼儿环保教育的几点尝试

• 幼儿园环保教育新思考

• 大自然——幼儿成长的美妙课堂

• 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 让幼儿与自然同呼吸

• 从“关爱绿色生命”到“探索自然世界” 1

• 幼儿园环保教育刍议

• 浅议幼儿园环保教育

• 漫谈幼儿园的绿色环保教育

下载地址